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選單

【紀錄片放映院】活動花絮

字級:
字級小
字級中
字級大
:::

2025年1月映後文字紀錄:花若盛開

花若盛開 映後座談

 

出席:專案經理 黃舒婷

時間:2025年1月10日(五)

地點:府中15紀錄片放映院

 

 

策展人:

感謝大家星期五的晚上來到府中15觀賞這部《花若盛開》,這是一部關於客家文化還有人文自然的紀錄片。我們今天很榮幸的邀請到了這部片的專案經理,黃舒婷小姐來到我們現場,掌聲歡迎她。

 

專案經理舒婷: 

謝謝大家今天在這個寒流正冷的星期五晚上,還願意抽空前來,我想請教大家之前有看過這部片嗎? 有些人有。

 

所以在這裡有人是聽得懂客家話的嗎?有兩位。那待會如果有人問客家話的問題,就要拜託兩位老師了, 因為我也不懂。那今天的分享會比較特別,因為大家平常看到的映後座談應該都是由導演或者是製片這兩位角色來跟大家講述電影的一些故事。那我這個專案經理其實就是大家的小幫手,在這部片裡面行政、攝影或拍照什麼的我都會去參與、去幫忙。所以我可以以更輕鬆、更日常的角度跟大家分享一些故事背後的小插曲。

 

很開心今天大家來到這裡。想先問問大家,在看這部片之前,對它有什麼樣的想像嗎?(沒有?)

 

當初我們接到客家委員會這個案子的時候,他們只給了一個很簡單的題目:做一部「桐花紀錄片」。就是這麼籠統的要求。我們一開始聽到這個題目,想到的自然是大家熟悉的「桐花季」。但那時候的主委告訴我們,他希望能撕掉「桐花」這個標籤。他不希望大家一想到桐花,就只聯想到客家人、客庄,或是客家花布。他希望我們能從「桐花」這個概念出發,創作一部跟里山有關的紀錄片。

 

主委本人非常喜歡看 Discovery 的節目,他就說:「我要大自然、空拍、美景、山林!」於是拜託我們多拍一些跟里山生態有關的題材。拿到這個題目後,我們當然要先做研究。那一年我們花了很長時間做田野調查,真的就從台三線一路找下來——從桃園、新竹、苗栗,一路找。我們的方法很簡單:每個聚落或鄉鎮一定有在做環境解說或教育的鄉土老師,我們就去找這些老師,開始從大樹、土地公,還有桐花本身的角度去研究它和客庄的連結。

 

某一次,我們在獅潭找到了一棵大樹,那附近的老師就指著一處三合院說:「你有沒有看到?那戶人家的阿公每天都會開著他的紅色鐵牛車,從山上慢慢晃下來。」那天去拜訪時,剛好阿公不在家,他騎車出去玩了。我們當時對這件事印象深刻,但也沒有特別深入接觸,只是記在心裡。接著我們繼續乖乖按照研究題目,沿著台三線找桐花的故事。最後這部片子裡融合了歷史、產業和風景等多種元素,也帶入了我們導演邱導對生態和自然的熱愛。我們希望透過影片呈現出山林的美,但客委會後來告訴我們,不需要科普或過於教育性的東西,他們只想聚焦里山生態。

 

這部片完成後已經一年多,2023 年 10 月的時候也曾在這裡(府中15)放映過。隔了一年再看,我發現導演在片子的每個角落都藏了許多細節,尤其是對客庄有感情的人,一定能從片中捕捉到很多溫暖的小角落。

 

說到獅潭,現在剛好是去的好時節。雖然有點冷,但獅潭最有名的草莓和橘子正是這個季節成熟的時候。大湖的草莓雖然有名,但其實很多都是從獅潭來的。所以推薦大家去獅潭採草莓!如果在獅潭老街看到阿公的紅色跑車,記得跟他打招呼。阿公今年過年就要滿 100 歲了,他仍然每天騎著他的紅色跑車在村裡跑來跑去。

在拍這部片的時候,我們一開始也沒想到,這個故事會從一座山,變成一棵樹,最後演變到一群人。我們記錄了一戶生活在桐花樹下的人家,一整年的片段。整部片子,我們非常努力地想營造出四季的流轉,讓時間的流動感可以自然呈現出來。

我們導演很喜歡用節氣來描述故事進行的節奏,大家在片中應該也能發現很多隱藏的細節和線索。比如,小貓變成了大貓;小山羌長成了大山羌。片中有很多動物的畫面,都是在阿公家後院拍到的。二姐當時說,田裡沒水,還數梯田給我們看。就讓我們把紅外線攝影機架在那些梯田裡,記錄下了真實生活在那裡的動物,牠們其實就是阿公家的「鄰居」。

大家也應該注意到片尾的小伏筆——最後那隻貓咪的結局。牠叫阿泰,很巧的是,牠和我們副導演的名字一模一樣!每次我們叫「阿泰」,貓和副導演都會同時回頭(笑)。

說到阿泰,這段故事其實是一個插曲。有一次我和副導演到山上換紅外線攝影機的電池,本來打算換完電池就回家了。結果阿蒂突然跟我說:「我們家的貓被捕獸夾夾到了,現在躲在柴房裡不出來。」當下情況很緊急,我就趕快跟導演報告,導演說:「黃舒婷,你去拍牠吧!」

那一天我邊哭邊陪著牠,看著牠被送到獸醫那裡,整個過程心情非常低落,因為情況並不樂觀。但那次經歷讓我們感受到動物生命的韌性。你能做的都做了,剩下的就看牠的生命力有多強。最後,阿泰截肢了,但牠的復原狀況非常好。當時我真的以為牠熬不過去,因為正值寒流,但牠奇蹟般地活下來了。現在,二姐每天都會傳阿泰的早安圖給我,像家人一樣。她知道我也養貓,每天都還會跟我「曬貓」。

這部片子其實可以從很多不同的角度切入,我們希望大家在看時,不會覺得無聊。無論從哪個角度去解讀,都能找到一些對應的意象。

最後還是非常感謝大家,特別是在這麼冷的天氣裡,願意一年後再次來到這裡觀看這部片。對我來說,現在願意走出家門、放下手機,進到電影院看一部紀錄片,是一件非常珍貴的事情。這部片既不是動作片,也不是愛情片,而是一部紀錄片。我覺得紀錄片最珍貴的地方,就是它能忠實地記錄下某一個鏡頭,而這個鏡頭會帶給觀眾什麼答案,其實只有大家自己心裡知道。也許你們的家中也有像阿公這樣的角色,或像二姐、阿蒂這樣的陪伴者。所以,每個人看完這部片的感受一定會不一樣。

再次謝謝大家今天的到來。如果有任何問題,都歡迎提問。我想我應該有 99% 的問題都能回答。謝謝大家!

 

主持人: 

那這邊有觀眾想要提問的嗎?現在開放提問。好,來請說。

 

觀眾1:

請問經理,那個後面的照片,是誰的照片?因為他們都很年輕,看不出來。

 

專案經理舒婷:

那些照片其實是我們當時拍攝的。有一幕是二姐在翻老相簿的時候,裡面出現了她的家人,有大哥、大姐,還有一位穿著婚紗的新娘,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印象。那位新娘就是她的大姐,大姐出嫁時的照片。相簿裡面還能看到年輕時的阿公。

 

您剛好問到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在這部片初剪完成後,我們在客委會試映,有一張老照片特別感人。照片拍攝於臺糖的一個公司門口,裡面有幾位年輕人穿著西裝,其中一位正是主委的父親。當時,主委看完片後很激動地說:「我在這部片裡看到了我的爸爸,還有他和他的同輩們一起奮鬥的歷史和過去。」

 

這部片裡的長輩們,無論在過去還是現在,都承擔了重要的角色。他們是村莊裡開發產業的前輩,即使現在已經八、九十歲了,仍然肩負起社會責任。他們會捐米、修路,村裡大大小小的紅白事都離不開他們的幫忙。

 

這些老照片既記錄了他們的曾經,也展現了他們的現在。再次謝謝您的提問!

 

觀眾 1:

我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最後用的那首歌曲《行過》。這是誰的點子?為什麼會選這首歌?它的意思是什麼呢?

 

專案經理舒婷:

《行過》這首歌,讓我回想一下!當初挑這首歌的時候,我們原本不是用這個版本,而是用一位比較年輕的男歌手唱的版本。不過後來,這是客家委員會的點子,他們覺得可以改用客家兒童合唱團的版本。這樣可以連結到他們的合唱團,同時也推廣客家委員會的相關計畫和這部影片。

 

至於這首歌的意境,我有點模糊了(不好意思),不過它的大意應該是說,走過一段歷史之後,我們還是要記住那段精神和經歷。雖然細節可能記不清楚,但歌曲本身帶有一種反思和回顧的意味。謝謝您的提問!

 

主持人:

好,還有下一位想要提問的觀眾嗎?稍等一下麥克風。

 

觀眾 2:

謝謝主持人,你好,主講人好。

這部片拍的是台灣的鄉村。鄉村裡面往往只有兩種人——老人和剛學會走路的孩子,年輕人真的很少見。但苗栗有一個更大的特色,就是他們的環境。因為是山區,生活條件很艱苦,但這裡的人非常能吃苦。

 

我之前在台塑工作過,我們有24小時輪班。當時有員工跟我說:「我們這裡的人都做不下去的,能做得最久的,只有苗栗人。」這真的很不簡單。

其實客家人不是說有什麼特別的基因,但他們的特質在哪裡呢?客家人非常重視輩分,對輩分的尊重是很重要的。

 

專案經理舒婷:

沒錯,是輩分。

 

觀眾 2:

住在這樣的鄉村裡,真的很幸福。都市裡太狹窄,來來去去,有時候讓人精神緊繃。如果能到鄉村生活,對身體和心靈都非常好。

 

專案經理舒婷:

我在那邊住了三年。

 

觀眾 2:

簡單的生活,其實也是一種幸福。

 

專案經理舒婷:

沒錯!所以我也推薦大家假日時去獅潭玩。如果擔心不知道該玩什麼,可以去仙山。我們片中有空拍一條山路,這條路一年四季都可以去走走。走到仙山山頂後,還能找到二姐吃碗麵,然後繼續前進到南庄,一天的行程就這樣安排好了!

 

另外,二姐的故事其實也讓人很感動。她在大年初一時,仍然開著小貨車出門做生意。二姐和阿蒂這些女性角色在片中展現了很多堅毅的特質。雖然她們都是失婚婦女,但她們從不覺得自己渺小或自卑,反而很樂觀,找到自己的定位,並且心很定。二姐的力量可能來自於她的精神寄託。有一幕她在上香時,攝影機沒拍到,她其實對佛祖祈求,希望爸爸健康長壽,可以活到一百歲。雖然她曾想逃離爸爸的掌控,但回到家後,她仍然能消化自己的情緒,這點很值得學習。

 

至於產業部分,片中提到很多像蠶寮、草莓、柑橘等關鍵字。他們家幾乎什麼都種過,從稻米到香茅、茶葉、蘑菇、竹筍等,阿公就像一本行走的百科全書。他懂得非常多,問什麼都能回答。所以去找阿公玩,絕對不會無聊!此外,片中也能看到鎮上的農機行,那是阿公和朋友們聊天的地方。裡面還有稻草編的茶桶等傳統器具,這些細節能感受到客家莊的特色。

 

我自己是四分之一客家人,媽媽是苗栗的客家人。這部片在製作字幕時,我媽媽陪著我,幫忙檢查每一個字。她講的是海風腔,比四縣腔更深一點。雖然聽起來有點像外星語,但每次進到客莊,還是讓我覺得很親切。現在正是草莓季,推薦大家去獅潭走走,吃草莓,感受鄉村的美好!

 

 

主持人:

那還有哪一位觀眾想要進行提問的嗎?那我這邊想要提問一個,就是因為知道拍這部片歷時了三年,然後又拍了九百多個小時的毛帶,但只剪出75分鐘,您個人覺得有什麼遺珠之憾的部分,或者是什麼小故事是我們沒有看到的嗎?

 

專案經理舒婷: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這部片有很多面向。我剛剛說了,這部片我們團隊每個人喜歡的點都不一樣——有人喜歡美食,有人喜歡生態,有人喜歡動物,還有人喜歡歷史。這些內容我們看了全都想要放進去,但最後發現根本塞不下啊!所以其實有很多片段很可惜,比如我們訪問了很多耆老關於歷史和產業的部分,還有在地的陶藝家,或是在地種橘子的人,講述他們產業的起源和現狀。

 

動物的部分也很有趣,素材真的非常多,但最後大家覺得動物畫面太多了,還是需要多一些人的故事。而在人的部分,田野調查非常重要,我們訪問了很多家人和鄰居。阿蒂就是一個特別有趣的角色。一開始他的戲份沒這麼多,但後來大家都非常喜歡他,他的戲份就多了起來。他詼諧的個性讓人看了就忍不住想笑。

 

另外,其實在這部片完成後,去年四月阿蒂突然告訴我說他要回家了。我問:「你要回哪裡的家?」他說:「回印尼啊!」於是我立刻打電話給導演:「阿蒂說要回印尼,你要不要跟?」導演咬咬牙決定跟上,因為我們之前拍片的很多線索都還沒有在印尼找到答案。

 

當我們到了阿蒂的家時,真的驚訝地發現,他的家跟獅潭一模一樣。如果不說明,你會以為是在台三線的某個村莊。阿蒂在家裡還有一整個櫥櫃塞滿了台灣貨,看起來像是可以直接開一間台灣雜貨店了。

 

所以說,這些畫面都很珍貴。雖然這次片長有限,很多故事無法呈現,但我們仍持續跟拍著這些朋友們,希望未來有機會可以分享更多。

 

主持人:

那如果沒有觀眾想提問的話,我再私心問一個問題。其實這部片裡有拍到一些比較私密的部分,例如家族掃墓或祭祖等。我想知道,團隊是怎麼做到突破家族的心防,讓他們願意分享這些事情呢?

 

專案經理舒婷:

這確實是每個紀錄片都會遇到的問題。家族的事情通常很私密,尤其是像祭祖、掃墓這類的事。我們很幸運遇到了郭家這樣一個特別的家族。雖然阿公很古板,但他的七個孩子非常風趣,也很願意主動分享家族的事。

 

我們一開始接觸的是二姐。阿公剛開始對我們很高冷,不太理人。但二姐很風趣,幫我們破冰。我們第一次拍的活動就是祭祖,原本只想遠遠地拍一下,沒想到後來能拍得這麼深入,都是因為二姐的幫忙。

 

另外,我們每周都去拜訪阿公,帶著他喜歡的義美夾心餅乾。久而久之,阿公的心房也打開了,甚至願意跟我們講中文。他的媳婦都很驚訝,說這是第一次聽到阿公講中文。透過時間和陪伴,我們才有機會進入這個家族的生活。

 

主持人:

了解。好,那謝謝舒婷。我們今天的映後座談就到這邊為止,感謝大家的參與!

 

接下來1到2月,府中15這邊還有「錦繡年華」的主題活動,大家可以來看看有沒有感興趣的作品,繼續來支持觀影。謝謝!

 

專案經理舒婷:

謝謝大家。如果喜歡這部片的話,我們有粉絲頁,名字叫「花若盛開」。粉絲頁上有很多幕後劇照和小故事,歡迎大家上去看看。再次謝謝大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