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選單

【紀錄片放映院】活動花絮

字級:
字級小
字級中
字級大
:::

2024年7月映後文字紀錄:衝出康普頓

衝出康普頓 映後座談

 

出席:教授 莫康笙

時間:2024年7月6日(六)

地點:府中15紀錄片放映院

 

衝出康普頓映後座談,由講者莫康笙教授蒞臨現場分享

 

主持人:

各位觀眾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謝大家今天可以來到府中15來觀看我們這部《衝出康普頓》。相信大家知道我們這一次主題是【漫無邊際的愛】。這次算是雙主題,有【街頭新觀點】跟【漫無邊際的愛】。那為什麼會有《街頭新觀點》這一個主題呢?其實主要在於我們新北市在暑期的時候有「新北街頭文化節」,所以我們府中15就搭配作活動、化身為街頭學校,而且我們還會有非常多的活動與展覽。像是我們這一次的《街頭新觀點》單元,全部就是搭配活動所策展的電影。

 

那這邊我們先稍微來提醒大家一下:今天有看電影的觀眾們,可以去做觀影集點證集點。那這一次7月觀影集點證的活動辦法:舉例像是你今天看這部片以後,你可以再看兩部片,就有機會去得到由Pretty Nice廠商——它是台灣的一個街頭文化品牌,所贈送的衣服。詳情大家可以去官網上,以及我們的粉絲專頁上面看,都有相關說明。再來8月的話,有「避風港文化」推薦的《嘻哈囝:台灣饒舌故事》這本書籍。只要7月你有看任何一場《街頭新觀點》單元的影片,或8月看任何一場《街頭新觀點》單元的影片,再去做集點抽獎就可以了。

 

那我們再稍等老師一下,因為今天這邊停車場很滿,所以老師會稍微遲到,我們稍等一下哦。

 

那我們先來講這部影片好了。《衝出康普頓》康普頓它其實是在洛杉磯的一個比較古老的城市。不管是黑人還是非裔的民族,其實占了康普頓大概71%。所以大家可想而知,在洛杉磯康普頓這個地方其實一直以來都有非常多犯罪問題、像是也有毒販問題。但是大家看到這部片,就可以知道其實它也是一個嘻哈重鎮之地。這一部影片它提到了非常多嘻哈始祖,譬如說像是剛剛你們看到的:Ice Cube、Eazy-Z還有Dr. Dre。所以我覺得這部片真的非常適合這次的《街頭新觀點》單元。讓大家可以去了解到整個饒舌嘻哈的歷史存在。那這部影片它其實是2015年上映的。它剛好就是在暑期的時候,是8月14號。它的首映是在洛杉磯,因為片中康普頓它本身就是在洛杉磯的一個都市。它在上映的時候其實原本大家沒有這麼看好這部影片,因為它同期有另外一部強片正在上映,是《美國派2》。《美國派2》它其實當時在8月14號上映了以後蟬連了北美三週的票房冠軍。大概先做一下這部影片的介紹到這裡。我們馬上來歡迎我們今天的講者——老莫。aka. 英語博士。

 

莫康笙:

謝謝各位來參與的朋友們。《衝出康普頓》這部片,應該是近年來我自己個人看過嘻哈類相關的、拍的最棒的一部嘻哈類型電影。我覺得其中有很重要的一個因素:這部片它其實講的是在當時有五個年輕人在音樂圈中崛起的故事。除了這種很熱血奮鬥,或者是說從無到有的這種打拚故事大家都喜歡聽、喜歡看之外,那這部片為什麼它這麼成功呢?除了說他們本身在這個在嘻哈音樂界裡面擁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之外,其實這部片有Dr.Dre(德瑞博士)還有Ice Cube(冰塊酷巴)他們兩位參與投資,所以他們其實都是老闆。假如說今天我要拍一個我的傳記電影,是跟我有關的。那我當然是要確保說每一個環節都是沒問題的。但也其實因為這個關係,它裡面有一些東西是有一點失真。比方說,像在這一部電影裡面我們看到Dr.Dre(德瑞博士)他就是裡面的製作人,他跟女性的互動其實都還滿正常的。但在現實生活中,他過去就有家暴的紀錄:他打女生。也因為這部電影裡面完全沒提到這件事情,所以過去被他家暴的那個的對象就直接提訴訟說:「你在裡面根本就是你在美化你自己。」然後搞到他最後要出來發道歉聲明,跟大家說:「這是25年前的我,做了很不成熟的事情,那希望所有被我傷害過的女性都能原諒我。」

 

當然我們電影覺得非常好看、非常精彩。在節奏的掌控,或者是說讓我們去看到當時在80年代、90年代那個時候的美國洛杉磯是什麼樣的一個狀況。那其實我們在裡面看到這種所謂的種族歧視,其實到2024年的今天都還在發生。我覺得我們常常會說看看別人想想自己嘛!在美國他們有這麼複雜的種族構成,其實他們要處理的問題是非常非常多的。像先前這個「Stop Asian Hate」就是亞洲人走在路上無緣無故被攻擊。或是像BLM(Black Lives Matter)就表示「黑人的命也是命」嘛!那就是因為警察對於這些有色人種執法過當,他們認為說受到歧視。那其實在這之間有非常微妙的一個關係:就是黑人他們不相信警察。那警察看到黑人,馬上就很容易會反應過度。那主要原因是:在美國這個國家每一個人身上都有權利。像是其實你走入大賣場就可以買得到槍枝。所以你看到美國的警察,他們各個都是身形很健壯。比方說你開車在路上可能只是因為你闖了紅燈,或是違反交通規則,他隨時請你靠邊停、叫你手放在方向盤上,你動的話他可能就要拔槍了的那種反應;或者是可能錯過幾秒鐘你就沒命了的那種緊張感,其實在台灣你絕對不會感受到的。所以就像我剛剛講的,看看別人、想想自己。其實我們是生活在一個非常幸福、非常和平的一個國家。那你說人與人之間會不會有衝突?當然會有。可是他不會比方說因為你的文化、因為你的膚色、因為你的族裔然後有這麼強烈的敵意。或者是這種針鋒相對,甚至說要置你與死地的這種想法。所以相對來說,我覺得我們生活的台灣,其實真的是一個很舒服、很幸福的地方。

 

再來就是說,我覺得我要講一個更宏觀一點的事情:NWA。在電影裡面他們給的稱號是很漂亮的一個稱號叫Reality Rap(現實饒舌)。什麼叫做「現實饒舌」?他們在接受訪談、在記者會上面的時候,被質疑說你們裡面都在講槍枝、都在講毒品,這樣子的音樂就是會教壞小孩子嘛!就是會讓人家聽了覺得有問題。那在電影裡面Ice Cube他的回答就是什麼?他說:「這個就是我們身處的環境,我們在貧民窟裡面長大,我們身邊就是槍枝、就是暴力、就是毒品,那我們只是忠實地把我們看到的東西反映出來。我們沒有要叫大家去做這些事情。」OK,這個當然是一種論點。那在這裡面看起來非常的合情合理,對不對?因為他們也受到欺負、他們也被歧視。可是其實宏觀來說,嘻哈音樂在NWA出現之前的主流我們叫做「自覺嘻哈」(Conscious Hip Hop)。那他的類型是更多關於黑人的自我意識覺醒。我們要如何愛我們的兄弟、我們要如何捍衛我們的文化等等,這些比較正面的內容。所以其實這部片裡面他用另外一種方式去美化他們歌詞裡面充滿毒品暴力、色情這些東西,而把他們講成像是五個革命家。我覺得這個其實也有一點點不夠中肯。那當你在看電影的時候,整部片是會讓你覺得情緒熱血激昂嘛!就覺得說:「對!他們說的都是對的!」、「我們要打破這種很古板或者是很老舊的這種想法,我們讓他們看看黑人他們受到多少痛苦!」可是其實他們的歌詞裡面很多都在講暴力、毒品、槍,那難道這就是合情合理的嗎?我相信這個中間應該要有一個平衡,要像天秤一樣能夠做到平衡。其實在NWA出現之後,他們所代表的這種類型,也就是Ganster Rap,這種幫派饒舌的出現,其實就取代了原本的這些比較清流,或者是說內容比較平淡的類型。那其實這跟我們現在現今所處的環境也非常接近:就是你打開電視新聞的標題、報紙上面的標題:「驚見某某醫師偷吃多年」有沒有?他就是會用很聳動的標題,去吸你的目光。其實Ganster Rap某種程度上面也是一樣,他是提供聽眾一種很獵奇的感覺。所以嘻哈裡面有一個問題存在:就是有很多時候有些人他們可能是很有音樂天份,但他為了要能夠在嘻哈世界裡面被認同,他會去假裝自己是幫派份子、他會去假裝自己是很凶狠的人,但他其實可能本身是一個很和藹可親、溫柔的人。他必須要符合大家對他的這種錯誤期待,好讓他能夠被看見、被聽見。其實我覺得這就滿扭曲的。回過頭來看,其實在台灣我們也不用面對這樣子的事情,你不需要跟大家說你坐過牢才能夠去唱饒舌、去做嘻哈音樂。我覺得這也是相對比較健康的事情。

 

那NWA的出現,改變了整個嘻哈世界的樣貌。到後面,其實我們看到或聽到的這些嘻哈音樂,很多時候嘻哈音樂有為人詬病的部分,就是他的內容:有很多厭女、充斥槍枝毒品,很多這種男性沙文主義。這些東西其實都到目前為止都沒有解決,它還是存在,而且可能越來越嚴重。所以我就覺得,如果今天是在在美國這樣的環境,他們是無法改變的。但當他來到台灣落地生根,我們作為台灣的創作者或聽眾,你也可以去選擇說我要支持什麼樣子的嘻哈音樂類型。然後,讓它可以長成你心目中的的模樣。我分享到這邊,謝謝大家。

 

主持人:

謝謝那因為今天我們的講者他其實也是台灣知名的饒舌歌手,所以我相信有很多觀眾可能也會想要詢問一些不管是關於老師或是影片的問題。那我們現在開放給觀眾做詢問。那沒關係,那我先詢問一下老師好了。像剛剛老師提到,影片裡面的類型比較算是幫派饒舌。那老師自己比較算是哪一個派的呢?想要了解一下。

 

莫康笙:

大家會說我是學院派啦!可是我其實我也不是說多會念書,所以我也不知道這個到底要怎麼講。我自己認為就是:很多時候我們會在某一些音樂類型,或者是說在某一些族群身上貼標籤,其實是幫助大家快速且能夠理解它到底是什麼。所以比方說你是一個「爵士樂手」、他是一個「生魚片師傅」,然後他是「計程車司機」。我們身上可能就是有一些標籤,幫助別人很快速地去理解這個人到底是在幹嘛。那可是這個計程車司機,他計程車可能跟別的計程車很不一樣。比方說大家應該都有看過吧?在台北有一個計程車很有名,他車上會放卡拉OK讓大家唱,然後會唱很大聲。那他是一般的計程車司機嗎?他很不一樣啊對不對?當然我們身上有這些標籤,我覺得這是幫助人家去認識他。就像我剛剛講的Dr.Dre,你可以看到他是一個超級成功的商人、非常有才華的音樂製作人,但同時他過去也有過不堪的、家暴女性的紀錄。但是他是不是一個好男友?好先生?好父親?這些事情其實就是我覺得很有趣的地方。因為人是一個很複雜的構成,我們看到的「好跟壞」、「善與惡」,或是「對與錯」,這之間其實是有很多不同的角度。你可以去看,或者是說去評斷,他不是一個單一面向的。所以我們在看這個《衝出康普頓》的時候,固然我們會為他們達到的這些音樂成就,或是說為他們反叛的這股力量感到驚嘆。但同時你不要忘記,他其實還是擁有一些負面的東西在的:像是告訴那一些原本就已經持槍、原本就已經不守法律,或者是原本可能就在賣毒品的這些人說:「我這樣就是對的。」他可能會給人家一些錯誤的觀感,這可能也是存在的。甚至說,變成現在嘻哈音樂裡面普遍來說都是這樣的內容。你說NWA有沒有?他算不算是這樣負面形象的一個推手?我相信有一部分是。但他在電影裡面不會告訴你,他只會告訴你五個年輕人充滿熱血,要在音樂界裡面闖出一番什麼大成就。所以我的意思就是說,當我們在看,或者是說在在評斷一件事情的時候,在那個當下你會覺得:「哇!受到震撼!」或者是說「被吸引」或者是「情緒很高亢」但是平靜下來之後你也可以靜下心來想:「他真的就只是像他說的這樣嗎?」還是「他有沒有其他的角度可以來看這件事情?」我覺得我們在看任何事情,其實不單是音樂,在人生中你在看任何事情的時候,都可以用更宏觀一點,或者是更多不同的角度去切入事件,這樣子比較能夠看到各個不同的面向,而不會被蒙蔽。

 

主持人:

其實講師他講得很好。因為不只是電影如此,其實就連紀錄片也是,大家常常都會說:「其實你需要有自己的觀點。」因為連紀錄的人他都有他自己的一個方向——在他自己以拍攝者去呈現的一個角度。所以對於這部影片,如同老師講的,可能就是要有一個平衡,但目前沒有。

 

有觀眾要提問嗎?麻煩我們工作人員幫我們遞一下麥克風。我們拿麥克風讓大家都可以聽得到。

 

觀眾A:

老師好,我想請問:老師把自己歸列到學院派的饒舌,也就是說您喜歡學院派。那我想了解說,您講的所謂「學院派」是哪一類?

 

莫康笙:

謝謝你的提問。

 

觀眾A:

還有第二個問題:如果說我們想要接觸饒舌音樂這一塊的話,但我們可能不想要歌詞是這麼樣偏的?

 

莫康笙:

這麼尖銳?

 

觀眾A:

那您會介紹哪一類的?

 

莫康笙:

謝謝你的提問。首先,「學院派」這個稱號,對我來說我沒有喜歡或不喜歡。這個就是可以幫助大家來認識我的標籤。因為如果我要自我介紹,我也不會說:「嗨大家好,我是學院派的饒舌歌手,或是創作人」,我其實就只會說我是誰,因為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那普羅大眾、或者說一般人,會講所謂的「學院派」嘻哈創作者或者是饒舌歌手,都是有一個既定印象:是他們很喜歡「咬文嚼字」,喜歡專研一些押韻的技術。在近年,其實他變得有點像是一個貶意詞。就是你可能做出來的音樂聽感沒那麼好,就是沒那麼悅耳,或者是說,他不夠有商業價值,那你才會被歸類為學院派。其實比方說拿我跟熊仔比,我可能也沒他會讀書,他比較聰明。那可是他這樣就是學院派嗎?可是他在商業上也取得蠻龐大的成功啊。那這樣他算嗎?或比方說你看頑童的瘦子,他現在非常受到歡迎嘛那他的饒舌技術也好,或者是押韻各方面,都其實是非常非常講究的。那如果單就技術來看的話,他是不是也可以算學院派?可是他高中都沒畢業,對不對?所以他這個標準其實是浮動的,就看你要怎麼去去歸類這個人、這個東西。就比方說我今天拿一塊生魚片,然後我把它套在義大利麵類裡面。我問你說,這個是義大利麵?還是生魚片?還是日本料理?那你沒有辦法分辨嘛,對不對?你沒有辦法去很清楚的歸類說他到底是什麼。因為在台灣我們聽到的嘻哈,就是他是一個美國來的次文化。而這次文化呢?他是非常非常複雜的。他來自加勒比海的一些口述傳統,非洲過去的一些傳統。美國黑人黑奴他們所受到壓迫而產生的一些藍調、爵士樂各個不同的這些文化匯流集中在一起,然後透過全球化散播在世界各地。那你說我們在這裡聽到的所謂的「台灣嘻哈」他是一個純種、本土長出來的東西嗎?當然不是啊。在全球化的這個現在,其實所有的東西,你看到的、你聽到的,都是一個很複雜的構成,背後有很多很多錯綜複雜的關係存在。我覺得我們就是由這一些標籤快速的理解他當然如果你們沒有要深入探討他是什麼,那就隨便。可是我覺得大家就要意識到說,其實很多時候不太會有「啊這就是這樣!」的這種想法。我覺得大家要盡可能的不要把事情都想得說很理所當然,或者是很輕鬆平常、很簡單。

 

那再來就是你們現在可以聽的嘻哈會是什麼樣比較適合對不對?那其實我覺得還滿多選擇的,就是如果你想聽的話像現在很受到歡迎的,比如說像高爾宣、婁峻碩這種,他們其實都有滿多歌唱、旋律的東西在裡面。或者是說如果要更本土一點,可能玖壹壹我覺得也是很好的選擇,就是他們會融合很多台灣當地、在地的一些元素,像是「宮廟」,或者是「台語」在自己的母語、在自己的歌曲裡面那事實上現在我覺得在台灣很尖銳、很刺的這些嘻哈,他也不會是普羅大眾會喜歡的。應該這樣講,就是一般人在聽音樂的時候他並沒有那麼多使命感。他就是只想要三分鐘、五分鐘聽個好聽的歌放鬆一下,就這樣而已。那更別提說「音樂」排在各式各樣的影音娛樂之中,他其實是排在非常後面的。你有空的話,可能去看一部電影;你有空的話,可能追一個劇;你有空的話,你可能看個YouTuber,但是你不一定會打開人家的音樂錄影帶或MV來看,除非這個人很帥。所以高爾宣跟婁峻碩可能比較成功因為他們看起來比較賞心悅目對不對?(笑)那可是一般人,尤其是現在我覺得就是因為現在媒體、娛樂的選擇有這麼這麼多,所以在做音樂的人其實都是一群遊樂型的傻瓜。因為很多時候,這些投進去的錢他是沒有辦法回收的。他是沒有辦法、找不到其他的方式可以去把這些投入的錢賺回來的。其實這個很有趣喔,你們可以仔細想一想。就比方說我簡單的講,比方我今天要做一首歌,我用最便宜的價錢,我可能我找一個製作人幫我製作一首歌,他編曲的費用我給他一萬五,混音的費用我給他一萬,錄音室的錢我可能給一千塊、兩千塊。然後完了以後,請人家幫我設計單曲的封面五千塊,然後拍支MV三萬。這樣加一加,可能就是六、七萬。可是問題是他放到串流平台上面,他可能等了一年之後回收得到的這個費用,可能是五百塊、三百塊,甚至更少也不一定。如果說你今天沒有其他的方式去回收,比方說可能有人邀請你去做演出、或者說他可能有發行一些實體的商品,讓你可以去購買支持他,這個人其實他就是把錢丟到水裡。當然大公司的除外,就是說你今天是像周杰倫、張惠妹、林俊傑這種可能背後有一個很大的事業體幫你撐著,他要怎麼做其實都沒關係。因為公司會幫他安排,他只要負責做演出就好。可是現在其實因為自媒體的關係,每一個人他自己其實就是一個品牌。大部分的、很多很多的獨立音樂人,他們其實都在試著要在這麼茫茫大海之中竄出頭來。那我想講的,其實就是當然我可以給你建議。可是其實你能夠做到的、更好的方式,是你可以打開串流平台比方說KKBOX、比方說Apple Music、Spotify這些平台,你可以點到「華語嘻哈」,現在其實甚至都幫你分類分好了,你就從歌單裡面去找你喜歡的東西。或是你在Youtube上面也可以點,你可以從你有印象的一些歌手開始,比方說高爾宣、婁峻碩、瘦子這些可能比較多人聽的,聽聽聽聽下來。

 

演算法是一個很聰明的東西,他畫面右邊會幫你推薦類似的風格,或是相關的一些歌手、歌曲,然後你就可以從這裡面去尋找。這個在嘻哈文化裡面我們把它叫做「digging」,就是「挖掘」。挖掘這件事情其實是很重要的,因為它是一種知識的傳承,就是你有花時間去做功課、去理解它。其實這個就像你在上課一樣,只是這是一個自學的過程。你有去做digging、你有去做功課,你才會得到respect、你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你不能只是一張嘴在那邊亂講然後就說:「我覺得就是這樣」。那你並沒有付出時間真正去研究,或是真正去理解這件事情是什麼。那你開口講出來的話在嘻哈文化中就沒有分量。

 

其實在任何層面上都是,不僅是嘻哈文化。其實我們為人在世,就是這樣:你講出來的話要得到人家的敬重,其實就是看你有沒有付出努力、有沒有去做功課、有沒有先做好準備,對不對?如果你只是在開口胡說八道的話,你當然不會被尊重。

 

事實上這個挖掘的過程,如果你是對音樂有興趣的人,我自己覺得它是一個很快樂的事情。尤其是現在,我們生活在大城市裡面生活是那麼繁忙。那你比如說你有個半小時,現在沒什麼事,我來聽一下音樂、聽個歌,那其實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對不對?就是一個放鬆、沒有人打擾你的時間。你可以戴上耳機,或者說自己一個人在房間裡面,點一些你覺得好聽的歌,然後去瞭解它、去研究它、去欣賞它,這很快樂啊!

 

也不單是嘻哈,其實任何事情都是。我覺得就保持有一個興趣,去調劑你的身心靈。我覺得很多時候,尤其是現代我們看到很多很多身心疾病。我現在另外一個身分是大學老師,所以我時常在第一線看到很多年輕人有很多身心的狀況,我覺得近年其實是越來越多的。我只能很粗糙地去推測說,這很有可能是跟現代人對網路的使用比起以前要多非常多有關。那對社群媒體,其實也有很多很多研究報導告訴你說:如果你大量使用社群媒體,其實是會讓你的焦慮加重。那是一個對身體、對心理很不健康的一種狀態。

 

我想講的就是,在生活、工作繁忙之中,我建議所有在座的朋友,像今天來看電影就是一個很棒的選擇,你要留一點時間給自己、留一點時間去開發你自己的興趣。它不一定要是一個什麼多厲害的一件事情。它只要能夠幫助你、暫時把你的頭腦裡面的事情,從這個工作、從一些煩惱之中解放出來,它就是很有價值的。

 

那我也想要奉勸在座的一些長輩:如果家中有一些年輕人他們可能比方說喜歡打電動,或者是看漫畫,也不要常常罵他們。因為這可能是他們紓解、緩解的一種方式。你不能跟他說:「這個又沒有用!」如果說今天這個事情能夠讓他快樂,或是心理健康的話,他當然有用啊。只是這個作用,不是你看到的100分考卷,或者是一些獎狀,對吧?他其實還是能夠讓他的心理健康,我覺得這個是滿重要的一件事情。

 

主持人:

那我們今天因為時間有限,那等一下大家如果有問題的話,也可以到我們場外去問老師。老師你最後要不要介紹,你新的作品?新的翻譯作品?

 

莫康笙:

這個是很有趣的東西。今天剛好因為《衝出康普頓》他們是NWA。如果你們剛好有注意到的話,在電影接近結束的時候,他有講到「Death Row Records」死窮唱片對不對?那裡面有Snoop Dogg史努比狗狗,還有另外一個就是Tupac吐派克。你們剛剛有看到嗎?三天之前這一本書才剛上架。這一本書叫作《與世為敵》它是吐派克的官方授權傳記。那其實很榮幸可以受到方舟文化邀請,不好意思在這邊打書(笑)。但其實這個書賣得好不好跟我關係也不大了,我沒有抽成。但我還是很想要跟大家分享,這個剛好跟我們這部電影有一點關係。因為Tupac吐派克大部分大家都會把他歸類為一個西岸的饒舌歌手。但是很有趣喔,他其實是在紐約出生的,他是在東岸長大。等到大家看到他有成就的時候,他是在洛杉磯。更有趣的是,事實上常跟他的名字被連結在一起的The Notorious B.I.G(聲名狼藉先生)惡名昭彰的這個大人物,他是在LA出生然後在紐約崛起的。所以這兩個人其實命運冥冥之中把他們綁在一起,有很多有趣的巧合。

 

那這本書他很特別的地方在於除了他超厚、超大一本,我那時候借的時候,沒有想到會是這樣。這中間翻譯的過程,真的是非常煎熬跟折磨。你看書旁邊這裡,其實可以看得到他有一些不一樣的顏色,代表他有附上他生前的一些手稿、一些很漂亮的照片。那當然他封面其實就滿帥的,如果你只是想買回家假裝自己是一個有文化的人,把他擺在那裡那也是滿適合的。他是一個很漂亮的裝飾品。

 

在這裡面我最喜歡的就是:就像我剛剛講的,我們在電影裡面為了要講清楚一個故事,很多時候他沒有辦法顧及所有的故事線,他沒有辦法有很多不同的視角。可是書可以,書是可以的。透過文字的力量,他有更多空間可以去詮釋這個人。更別提說是一本這麼厚的書,對吧?所以在這裡面你看到的,不單是那個會對攝影機吐口水,然後一直比出中指、大聲辱罵旁邊的人,兇狠的那個Tupac。他是一個很溫柔的家人、他是很有幽默感的人。他喜歡舞台劇、他很喜歡煮菜。他有很多不一樣的面相是你不知道的,在這本書裡面都有提到。

 

那如果你有興趣的話,我想推薦你起碼可以去誠品看一下他的內容。如果你有喜歡的話,我建議可以購入、收藏它。因為他就是在嘻哈文化中很重要的一個存在,很有才華的一位創作者、藝術家、演員、饒舌歌手。你可以看到他有很多的想法。更別提說他是黑豹黨之子,他的媽媽是黑豹黨的成員。黑豹黨就是美國黑人民權運動裡面一個重要的組織。他們常年跟美國政府對抗,所以他是一個革命之子。他身上有這麼多、很不一樣的標籤,他並不是一個普通的饒舌歌手或創作人。這就是為什麼這本書這麼重要,推薦給大家。

 

謝謝大家,也謝謝大家今天的時間。

 

主持人:

謝謝大家。因為今天時間有限的關係,如果等一下大家對於這本書有興趣的話,也可以再去問老師。我們再次掌聲謝謝老師,也謝謝大家。

 

TOP